乐鱼体育官网下载
首页 > 行业知识

“百里芳华”上的佛山乡村新图景:新业态、新消费点涌现!

  9月26日,总投资约156.8亿元的佛山市“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真正开始启动建设,示范带将通过系统整治、集聚打造、连片推进,有效提升佛山乡村、田园、廊道、河湖的形态,为城市转型升级、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新的发展空间和要素支撑,带动形成佛山乡村振兴的“全景图”。

  佛山是一座工业强市,长期以来坚持以城带乡、以工哺农、工农互促、城乡共融的发展思路。当前,佛山正处于向高水平发展转变和全方面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关键期,该怎么样打造佛山乡村振兴特色品牌,提高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水平,走出一条乡村建设与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近日,记者沿着里水、勒流、南庄、丹灶、白坭一路踏秋而行,走访调研佛山农业农村发展新图景,试图探寻工业强市佛山以工哺农、农业转型升级背后的故事。

  来到位于南海里水镇南部的“梦里水乡”风景区,里水河约9公里的水岸贯穿其中,作为国家级AAAA级风景区,梦里水乡景区以岭南水乡游船观光为游览亮点,游客乘船徜徉在河上,只见水岸风光秀丽,历史背景和文化深厚,一副独特的岭南水乡画卷就在眼前徐徐展开。

  而此时,南海丹灶镇翰林湖农业公园的网红打卡地粉黛园也迎来花期,占地40亩的粉黛园有4个足球场大小,一大片半人高的粉黛乱子草在微风吹拂下随风飘扬,人入花丛中宛如走进梦幻仙境。

  对于丹灶镇劳边社区沙水村的村民来说,翰林湖的一草一木已是每日可见的风景。“看到村里大变样,特别整洁,再过两年我就回村养老,不走啦!”沙水村村民刘伯说。事实上,跟刘伯想法相同的村民已不是少数——近年来已有慢慢的变多外迁的村民回村并长期定居。

  为积极探索美丽文明村居建设,推动人居环境提升,沙水村实施厕所革命、垃圾归集、管线整治、污水集处、田头棚整治、村容村貌提升等六大革命工程,努力打造一条河涌、拱桥、埠头、游船相融合的靓丽风景线。

  走进顺德勒流南水村,一方方鱼塘围绕着村子铺展开来,鱼塘边一栋栋崭新的农棚拔地而起,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如今的南水村中,昔日杂乱无章的田间塘头棚舍已无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间间标准的农用棚舍,极大的提升了乡村景观。

  顺德区结合本地实际与地方特色,通过建设“美丽田园”,提升田间塘头和交通主干道沿线景观。未来,顺德还将在试点区域初步建成“美丽田园”示范样本后,探索总结出可在珠三角地区复制和推广的经验。

  这一切,都是佛山深入推动美丽文明村居建设的成果,也是佛山五大“美丽行动”建设初见成效的缩影。

  佛山是一座工业强市,长期以来坚持以城带乡、以工哺农、工农互促、城乡共融的发展思路。当前,佛山正处于向高水平发展转变和全方面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关键期,更需要着眼全局,以城乡“一盘棋”来谋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推进“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目的是通过系统整治、集聚打造、连片推进,有效提升佛山乡村、田园、廊道、河湖的形态,为城市转型升级、经济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新的发展空间和要素支撑。

  这条彰显岭南水乡特色的示范带,将带动形成佛山乡村振兴的“全景图”。同时,快速推进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改治理为抓手的“美丽家园”行动;以农田环境整改治理为抓手的“美丽田园”行动;以“万里碧道(佛山段)”建设为抓手的“美丽河湖”行动;以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村级工业园改造提升为抓手的“美丽园区”行动;以道路沿线环境整改治理为抓手的“美丽廊道”行动,以五大“美丽行动”为主要内容,共同促进示范带建设,打造良好的农村人居环境。

  乡村生态环境不断的提高的同时,产业和经济的效果与利益也随之升级。佛山各村农业产业在转型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出新方法、新花样,迈向乡村全面振兴。

  “下阶段,沙水村将借助‘翰林水道’打造出具有岭南特色的文旅、商住、饮食、娱乐等为一体的配套项目,着力发展民宿、农家乐、乡村精品旅游等新型产业。”丹灶镇翰文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谢小辉表示,2018年翰林湖公园的游客流量高达一百万,而让百万流量与村里产业结合,实现互融互通,使农民增收,产业新旺才是最终目的。

  沙水村基于田园景观,涵盖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田园居住、采摘体验等复合功能,南海里水万顷园艺世界正沿着以花为媒的思路,走出一条别样的产业振兴之路。

  走进位于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的万顷园艺世界,温室大棚里,紫红、粉色、粉白的蝴蝶兰正在盛开;高档薄膜温室、玻璃温室、高端输美温室等新技术的引进,加速园区形成兰花新品种研发、生产种植、花卉销售的产业集群。

  园区积极探索“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市场+科技+保险+金融”的合作模式,从事蝴蝶兰产业的花商近百家,2018年各类成花产量1100多万株,种苗近1800万株。同时,万顷园艺世界还积极开展创业孵化项目,入孵企业共80多家,带动327人就业。

  作为南海区花卉园艺现代农业产业园实施主体之一,万顷园艺世界正带动着园区内上百家花卉园艺企业,加强农业与旅游业融合,丰富花卉产业业态,助力佛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佛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年多以来,更多像万顷园艺世界一样的农业企业,在绿色优质农业发展工程的带动下实现全面发展。

  例如,温室大棚、工厂化养鱼、田头冷库、农产品检验检疫室等农业设施;民宿经济、农村养老服务、农村文化创意等新业态,打造一批森林特色小镇、休闲农业小镇和美丽乡村特色小镇,促进农业观光和乡村旅游提档升级,培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新业态。

  同时,以都市精品农业为发展重点,加快发展高值特色花卉、特色岭南水果和优质蔬菜为主的种植业和休闲农业。扶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拓展延伸产业高质量发展空间和产业链,积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农业产业与二三产业加速融合,不仅建成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中国森林体验基地、佛山农业公园等多个融合项目,目前也正不断开发农业休闲观光旅游专线。盈香生态园、小农街、百花园等一大批农业园区和公园受到市民热捧,省级新农村示范片成为乡村旅游热点。

  为农村管理插上科技“翅膀”,以信息化、数字化手段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和能力,能够更有效助推乡村治理,是农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推进方向。

  近年来,佛山市禅城区农村集体经济稳步发展,2018年资产总额近300亿元,集体收入超45亿元。与此同时,城市化程度高、土地价值高、利益错综复杂,对禅城乡村治理带来了巨大挑战。

  为破解困境,禅城以“数字乡村”为抓手,建设农村集体经济“数字云图”和村务共治“一门通”,通过数字化技术应用建成农村集体经济“一张图”,构建起“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服务、用数据兴业”的农村集体经济管理模式,逐步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农村基层治理新格局。

  走进禅城社会综合治理指挥中心,连片成排的电脑显示屏上实时显示着所辖区域的立体实时监控,俨然一幅“天眼”缩略图。

  “数字云图”把村的所有资产、物业直观的在2.5维地图上标注、定位,“一张图”管控所有物业信息,监管部门、村干部、村民均能直观掌握集体资产情况。

  不仅如此,“数字云图”可智慧分析区域物业情况,在图上任意勾画区域,系统能将区域内物业的占地面积、平均租金等资料即时显示出来,为片区的“三旧”改造决策和招商引资服务提供即时、高效和精准的参考,避免了过去招商对接时人工查找资料耗时长、信息缺漏多的尴尬。

  “数字云图”实现农村资产阳光管理,增进村民对村两委的信任。“一门通”则拓展村务公开渠道,便利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

  一方面,“一门通”按月统计各村(居)的村务公开情况,对未准时上传系统的村(居)、区、镇(街道),管理中心可“点对点”发送提示信息提醒责任人员,把静态的工作转变成动态的监管,提高了工作效率,激发了村民广泛参与村务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另一方面,村民通过“一门通”提交民意,例如城市管理、民生、农村“三资”等问题,村委会通过后台管理端对问题筛选,若是村级不能处理的,将形成规范的“案件”描述,移交区级“云平台”,“云平台”按照相关流程指派给区直部门或镇街分中心,并在“案件”处理完毕后及时将处理信息反馈给“一门通”,形成管理闭环,使民意民情得到全程有效的互动交流,让基层管理“看得见、管得住”,保证基层管理高效运行。

  村民通过APP参与宜居环境、卫生、治安、消防等方面的管理,增强了归属感、认同感和获得感,形成人人都是网格员,各个参与村集体治理,村委会与村民无缝对接的良好局面。

  “数字乡村”形成乡村治理科技支撑,提升了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助推了乡村经济事务、村务的有效治理,为乡村全面振兴夯实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