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将在17个城市交通路口安装遮阳(雨)棚
烈日下、下雨天等红灯时“度秒如年”,这样的状况有望得到一定的改善。7月25日,记者从市住建局市政管理处获悉,该市首批主城区市管道路交互与通行路口遮阳(雨)棚制作安装工作已进入招标阶段,不久后将陆续亮相“上岗”,为广大市民遮阳挡雨。
据悉,为提高群众在高温、大雨等恶劣天气条件下出行的舒适度和安全性,省住建厅日前印发《城市交通路口安装遮阳(雨)棚工作方案》,要求各地按照“统筹规划、应建尽建”和“急用先建、易建快建”的原则,针对本地群众生活和交通实际的需求,在城市(含县城)人流量大的交通路口非机动车道和行人等候区安装遮阳(雨)棚,为等红灯的非机动车驾驶人和行人遮阳挡雨,改善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环境,助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同时,非机动车遮阳(雨)棚应优先设置在非机动车通行量较大、一个信号周期内无法完全通过的路口;行人遮阳(雨)棚应设置在行人流量大、信号周期较长、等待时间比较久的路口;遮阳(雨)棚可考虑设置在学校、医院、商业街等人流密集区域过街处。
对此,市住建局立即牵头对路口进行了实地踏勘,根据路口真实的情况,计划率先对主城区17个人流量大、空旷无遮挡、绿化覆盖不到的交通路口安装71个遮阳(雨)棚,分别为湖东路—湖南路、湖东路—雨山路、湖东路—印山路、江东大道—雨山路、太白大道—印山路、太白大道—雨山路、红旗路—雨山路、湖西路—湖南路、艳阳路—花雨路、红旗路—印山路、红旗路—湖南路、红旗路—湖北路、慈湖河路—九华路、慈湖河路—湖南路、慈湖河路—雨山路、慈湖河路—印山路、太白大道—花园路。
其中,对有驻留岛的交通路口,采用复合景观式遮阳(雨)棚;对无驻留岛符合安装建设条件的交通路口,选用单臂式遮阳(雨)棚或者多立柱式遮阳(雨)棚。遮阳(雨)棚设计的具体方案将注重安全,经济适用,顶层膜为张力帆布膜,杆件为镀锌喷塑金属杆件,能够有效满足群众遮阳避雨的基本功能并满足有关技术标准,确保暴雨、暴雪、大风等极端天气条件下的安全。
下一步,该市将逐步加强组织领导、分工协作,快速推进遮阳(雨)棚安装设计、建设、管护等工作,积极创建畅通、有序、舒适的交通环境。遮阳(雨)棚建成后将移交市城管部门,届时市城管部门也将会同住建、交警跟踪掌握遮阳(雨)棚使用情况,对实际使用效果做评估,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一直在改进遮阳(雨)棚建设和管理方式,逐步推广到其他重点路段和人流集中地段,确保做到尊重群众愿望、赢得社会认可。
下一篇: 荆州火车站广场张拉膜候车棚建成将启用